近日,在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院士杨裕生提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不是真正的电动汽车”,咋一看,实际上这个观点也没啥问题,毕竟特斯拉那种才能算纯电动汽车。不过有意思的是杨院士讲述了一位上海有消费者的事情,利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享着政策优惠,却拆了电池把车当纯汽油车开,活脱脱地“挂羊头卖狗肉”。那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到底该不该推广呢?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真的成了拿补贴,省牌照,成功开上汽油车的机智行为了吗?这难道就是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有望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半壁江山背后的理由?显然不可能。
作为燃油发动机汽车的用户,虽然从理念上明白燃油发动机汽车所存在的各项弊病,也明白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的必然发展趋势,但基于实际用户体验,在作出的最终抉择时仍难以与专家希冀的环保步伐相同步。
有开纯电动车的用户吐槽,曾经没油了,开加油站不过几分钟的等待时间,现在一等就得半个小时。原先的动力续航,全程无压力,随时就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现在时刻不忘关注电量,开个空调也得提心吊胆,身边明明空无一人,却还要提醒自己控制住“黄金右脚”,就怕一时贪图速度,落一个被遗弃半道的悲催下场。更有遭遇过苹果手机冬天充不进电或者电量秒变零经历的,对汽车电池在冬天的实际战斗力,有着难以计算的不信任感。
这也是众多国产纯电动车被喻为“买菜车”的原因。在充电桩建设尚不如加油站完善,新能源电池续航力还不能满足需求,购买了纯电动车,意味着就选择了行程短,路线相对固定,充放电规律的生活方式。
而混合动力汽车在配套体系不完善的国内,却是集成了两者的优势,发动机和电机动力互补,油耗低,排放气体较干净,有电没电都能开,远离续航焦虑,小电池降低了重量和成本,更符合性价比。最感人的是,它在过渡时期内,兼顾了电网、发动机厂、电池电机厂多方的利益,给了不同产业转型升级的时间,保证了一定阶段内各行业的相对稳定性。
诚如王传福所说的,混合动力汽车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新能源汽车的过渡产品,这是用户体验和市场所决定的。毕竟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当初智能手机取代传统手机,也非一蹴而就,对于曾视为衡量标准的电量续航,亦是被其他方面的用户体验追求所改变。同样地,在经历技术、市场成熟化之后,完美的用户体验会将杨裕生院士口中“真正的电动汽车”推上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