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新能源汽车补贴,很多网民仍对前几年国内车企疯狂骗补的做法耿耿于怀。以至于有些人说起国内新能源汽车,就想给它翻个白眼来口我呸,认为新能源汽车卖的还算不错纯粹基于国家补贴,补来补去,只补肥了车企,坑了自己和消费者。真是这样吗?
先从国家补贴层面来说,新能源汽车补贴,真不是脑子一热说补咱就补,这其中是有深意的。
新能源这个概念,对国家而言,是节能减排的大方向。但对车企来说,盈利才是首要的。明明现有燃油车卖的挺好,但奔着全人类未来的福祉,冒险砸钱去做前途未知的电动汽车,这真不是摸摸良心就能豁出去干的事。如果国家没有政策倾斜,证明上马新能源汽车不但不会前路渺茫,反而会“钱途”大好,根本没法带动这块市场。市场不起来,拿什么去驱逐城市道路上的燃油车。
高额的补贴,充电桩的大力度建设,对燃油车限号限行,通通都是在带节奏,要的就是“有利益你们上,其他事我来”的效果。商家逐利,天经地义。于是新能源汽车在大补之下出现了井喷。尽管良莠不齐,但初始效果达到了。紧接着,2017政策偏转,补贴开始收紧,要求升级。2018年热议的补贴讨论内容,对百里耗电、电池系统最低能量密度、里程续航等要求都提高了,这华丽丽就是倒逼企业进行电池系统、基础核心技术的提升。达不到要求就吃不到枣。以此对现有市场内的新能源车企进行优胜劣汰。待2020年,取消补贴之时,怕也只有那些真正有实力做到国家期望,真正能减排改善大气环境的车企才占得到一席之地。
再从用户层面来讲,很多人说,因为限购,摇不到号,退而求其次才买了新能源汽车,然后进了坑。摇号政策是城市为了控制车辆总数而实行的政策。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车是刚需,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不该是挺身而出的英雄吗,坑什么了?如果不是刚需,大可以慢慢等着摇到号再买。为什么要把责任推到车企身上,车企是不是该来一句“怪我咯?”
很多消费者常吐槽国产新能源汽车比同款燃油车贵那么多,却对特斯拉直逼宝马7系的价格视而不见。总抱怨国产电动汽车的做工、续航差,却又抵制质量提升所需摊入汽车销售价格的那部分核心技术研发经费。对国外品牌的追捧,对国内企业的苛求,只想要质的提升,却不愿承担相应成本,这大概是国内企业,不仅仅是车企,最无奈心酸的地方,致使最终出现一个个“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而国家的补贴,看明白了恰恰就是在弥补这个。
一口气吃不成胖子,正如节能减排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国内的车企,还是应该多一些信心,毕竟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最后,我们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新能源车补,到底坑了谁?答案是:并没有坑谁,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