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曾在一些影视剧作品中看到过这样一幕:一位古稀老者盘坐在地上,面前有一条眼镜蛇趴着,当老者奏起长笛,蛇便站立了起来,然后跟随着旋律,开始左右上下的摆动身姿,场面极具异国风情。
而这样的场面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存在的,如在阿拉伯和印度地区,仍有不少靠表演此技艺为生的人。那么,究竟蛇要听到什么样的音乐,才会那样摆动呢?
答案可能会让人失望,蛇其实觉得任何音乐都听起来差不多,但有个例外:它们讨厌吵闹的摇滚乐。
眼镜蛇没有外耳,但并不代表没有听力,它们可以通过尾巴和腹部的肌肉感受到从地面传来的震动。就像雷达系统一样,哪怕一只老鼠在十米外的泥地跑过,也会吸引到眼镜蛇,那可比起笛子的声音可微弱多了。
而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有一项研究,内容是关于眼镜蛇是否能听到空气传播的声音。研究人员用测导线将眼镜蛇和专门的设备相连,此举可以准确观测到空气传播声音对蛇大脑的影响。最后研究的结果是,人们发现,它们不只能感受到地面的震动,更能感应到空气中的声音。
那么,眼镜蛇为什么会听到音乐后就站起来舞动自己的身姿呢?很简单,其实就是一种对危险做出反应的本能行为,在前面也说过,对于它们来说,如果有一只老鼠在附近发出了动静,这个微弱的动静对于眼镜蛇来说,就是猎物可能存在的信号。
习惯后,它们就能分辨哪些是老鼠的声音,哪些是大象经过的声音,分为有意义和无意义的声音,都是它们通过经验归纳出来的,对于常见无意义的声音,蛇并不会做出反应,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舞蛇人通常要将一条眼镜蛇训练的足够温驯,才会开始出来卖艺,在训练之初,便会将这些眼镜蛇的毒牙拔掉,不拔掉也可以,但训练者也会穿上特制的防护服。
当他们开始吹响笛子的时候,眼镜蛇会毫不犹豫发起攻击,这个时候舞蛇人会惩罚它们,像是狗不听话,便会被主人教训一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但之后眼镜蛇再次听到笛子的声音,开始不再进攻,因为进攻会被惩罚!但很可惜,它们错了,不动仍然会被惩罚,这样的调教模式,让蛇感到很困惑,最终会将笛子的声音,分类到有意义和无意义之间。
经历了两次调教后:它们会变成听到笛子声后不再主动攻击,也不至于趴着不动,而是将身体整条立起来,作警戒的姿态,似乎在等待着“笛子”进攻它一般,不断摆动自己的身体。
最后,驯服一条眼镜蛇的周期甚至不需要一年,但对于训蛇者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蛇会逃跑的问题。究竟是它们觉得这些笛子太难听了?还是觉得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太无聊,从而去寻找自由?